记者:今年9月份,南京提出经济体制改革10项攻坚性任务,构建贯通式科技成果转化体系是其中之一。而提到科技成果转化,就不得不说一说咱们丰富的科教资源了。如何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,让科技成果源源不断地从“象牙塔”走向“生产线”,转化为新质生产力呢?我手里的这根针非常重要,它让我戴的这一款AR眼镜在今年的中国国际光电博览会上吸引了众多目光。
张宇宁:没错,这是全球第一款偏振体全息光波导AR眼镜。AR眼镜属于新型显示技术。目前,整个中国的显示产业规模已跃居全球第一。而国内新型显示行业能有如此快速的发展,其实离不开国家和各级政府的支持,他们的作用就相当于你手中的这根针。AR眼镜相当于在普通眼镜上贴上一层膜,这听起来很简单,但它涉及到的光学材料在过去我们国家是没有的,经过数年时间,我们开发出了自己的材料,自己的工艺,最终达到的显示光学性能比国外的都要高。再来看这款竖屏轻量化超高清摄像机,参与了这次巴黎奥运会的转播,在整机关键器件以及软件操作系统等重要部分实现了国产化。
张莉:我们现在所在的是(中国)药科大学的科研楼和它的主教学楼。随着它功能的调整,通过这种共建的机制,我们共建了转化研究院这样的一个平台来服务周边的医院等等。
记者:听说转化医学研究院是今年2月份刚刚成立的。在成立不到一年的时间当中,已经孵育出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国内外领先的创新药物,孵化了一批创新型企业。
杨勇:通过这个转化医学研究院的建设,充分利用我们鼓楼区的丰富的医疗资源,我们积极地和省级机关医院腔镜中心合作。来进行腔镜检查的患者,他就直接服用我们的阿拉伯糖、泻药,1.5L水就能把肠道清洗干净。通过学校跟医院的合作,更好地支撑了我们新药的注册和临床研究的报批。
张莉:近几年,鼓楼区围绕着发挥驻区高校、科研院所的资源,持续深化“一校一品一特一园”这样的机制来汇聚科创力量,促进协同创新。我们和南京大学共建了南大碳中和研究院,和南京邮电大学共建了空天地海互联网研究院。今年7月,香港理工大学南京技术创新研究院也在鼓楼揭牌成立。后期也将有一批涉及机器人、智能装备、低空经济等领域的科技成果在江苏转化应用。
记者:科技成果转化是整个科技创新发展大链条的“最后一公里”,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科技创新的成败。党的十八大以来,南京持续深化科技体制改革,强化政策引导。在供给端、需求端、中间端三端齐发力,着力打通全链条,营造好生态,并以构建贯通式科技成果转化体系为突破口,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,助力城市高质量发展。